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楸树丰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苗木选择与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伐利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楸树的丰产栽培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Paulownia fortunei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楸树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42/T 1083-2015)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为楸树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规程中的关键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楸树的人工林培育和速生丰产林建设。这表明标准主要针对湖北省的自然条件制定,其他地区在应用时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调整。
二、术语和定义
“楸树”被定义为紫葳科梓属植物,其特点是生长迅速、木材优良。明确这一定义有助于从业者正确理解楸树的生物学特性,为后续栽培奠定基础。
三、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地块。这一要求强调了土壤条件对楸树生长的重要性,因为良好的土壤环境能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苗木成活率。
四、整地与栽植
整地要深翻30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栽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1650至2250株。合理的整地和适宜的栽植密度可以优化树木间的光照和养分竞争,确保每棵树都能获得充足的成长空间。
五、抚育管理
幼林期要进行除草松土,每年至少两次。当树高达到2米后,可适当间伐,保持合理的林分结构。科学的抚育措施能有效减少杂草对养分的竞争,同时通过间伐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剩余树木健康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
定期巡查林地,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提倡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这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减少了农药残留风险,符合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七、采伐利用
楸树主干通直圆满,宜作为优质用材林发展对象。采伐年龄通常为15至20年,此时材积量最大。合理确定采伐周期既能保证经济效益,又能维持森林资源的持续更新。
八、档案记录
建立完整的营林档案,包括造林设计、施工过程、抚育情况以及采伐信息等。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便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大规模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九、附录
附录中给出了楸树的主要形态特征表及常见病虫害图片资料,方便使用者对照识别。这些补充内容增强了标准的实际操作性,提高了执行效率。
总之,《楸树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从造林准备到后期管理都做了详尽的规定,旨在通过规范化操作实现楸树产业的高效发展。遵循该标准不仅能提升楸树林的质量与产量,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