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技术,包括监测预警、综合防治措施及具体操作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水稻种植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控工作。
Title:Rice Leaf Roller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稻纵卷叶螟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1075-2015 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规程》为科学有效地防控该害虫提供了依据。以下选取了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监测预警
标准指出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在稻纵卷叶螟常发区和偶发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定期调查成虫数量及田间幼虫发生情况。特别强调利用性诱剂监测成虫羽化高峰期,这是开展防治的关键时期。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并结合天气预报预测虫情发展趋势。
二、农业防治
要求合理布局种植结构,避免连作;选用抗病品种;科学管水,保持浅水层,适时晒田;增施有机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程度。
三、物理防治
提倡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30-50亩安装一台,悬挂高度约1.5米。同时可采用黄板诱集低龄幼虫,设置密度为每亩20-30块。物理方法安全环保,可作为化学防治的补充手段。
四、生物防治
鼓励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在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释放,每代放蜂2次,间隔5-7天,每次每亩放蜂1万头。此外还可喷施Bt制剂(苏云金杆菌),在低龄幼虫期使用效果最佳。
五、化学防治
规定当百丛有幼虫100头以上时需立即用药防治。推荐使用的药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毒产品。强调交替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施药时应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水量充足,确保均匀覆盖。
六、注意事项
明确要求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注重保护环境,避免污染水源和土壤。对于特殊区域如水源保护区,应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保障水稻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