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佛手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繁育、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建佛手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Jian Buddha's H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1496-2015 建佛手栽培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建瓯地区佛手种植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选址与园地建设
标准指出,佛手园应选择在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坡地,土壤以砂壤土为佳,pH值控制在5.5-6.5之间。要求园地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并且远离污染源。对于园地建设,建议采取梯田式开垦,梯壁高度保持在1米左右,同时要设置完善的灌溉系统。
二、种苗培育
规定了佛手种苗的选择标准:要求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苗木,苗高不低于30厘米,茎粗不少于0.5厘米。提倡采用嫁接繁殖方式,砧木选用本地适应性强的酸橙类品种。强调种苗出圃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检验,确保不携带任何检疫性病虫害。
三、定植技术
明确了定植的最佳时期为春季2月至3月,秋季9月至10月。株行距设定为3米×4米,每亩栽植约56株。定植时需挖长宽深各80厘米的定植穴,施足基肥,回填表土至穴深的三分之二处,再将苗木放入穴中扶正后覆土踩实,最后浇足定根水。
四、肥水管理
推荐使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每年施基肥一次,以腐熟农家肥为主,每株施用量为20-30公斤。追肥分三次进行,分别在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每次每株施尿素0.5公斤。水分管理上,干旱季节要保证每周灌水一次,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
五、整形修剪
提倡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冠结构。幼龄期主要培养主干和三大主枝,成龄期通过疏剪过密枝条、短截徒长枝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冬季修剪应在采果后进行,重点去除病虫枝、枯死枝及交叉重叠枝。
六、病虫害防治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检查果园,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化学药剂使用需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特别注意防治炭疽病、溃疡病以及红蜘蛛等常见病虫害。
七、采收与贮藏
规定佛手果实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摘,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鲜果短期贮藏温度控制在5℃-10℃,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长期贮藏可采用冷藏库,温度降至1℃-3℃。
以上是对《DB35/T 1496-2015 建佛手栽培技术规范》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提升佛手种植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