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规划、设施配置及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Title:Requirements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s - DB35T 1488-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要求》(DB35/T 1488-2015)是指导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选址要求:标准明确规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水淹没区以及可能受次生灾害影响的区域。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在地震发生后,避难场所本身不会因其他灾害而造成新的威胁。
2. 面积与容量:根据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这意味着在设计和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人口密度及实际需求,以保障每个避难者有足够的空间。
3. 设施配置:标准强调了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要求配备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厕所、医疗点等。这些设施对于维持避难期间的基本生活条件至关重要。
4. 标识系统:为了便于公众快速找到避难地点,标准要求设置清晰醒目的指示标志,并且要包括逃生路线图等内容。这有助于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减少混乱情况的发生。
5. 安全管理:除了硬件设施外,还特别提到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组织演练等活动。通过持续性的管理和培训可以增强场所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以上几点只是整个标准内容的一部分,但它们涵盖了选址、功能布局、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全面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希望上述解读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