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白灵菇袋式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无公害白灵菇的袋式生产。
Title:Non-hazardous Agricultural Products - Pleurotus geesteranus Bag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公害农产品白灵菇袋式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346-2015)是吉林省地方标准,对保障白灵菇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处理
标准要求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白灵菇菌株。规定菌种应具备纯正性、活力强、无杂菌污染等特性。在接种前需将菌袋置于25℃条件下培养7天,确保菌丝恢复生长。
二、培养料配制
推荐使用阔叶树木屑为主料,辅以玉米芯、麸皮等。配料时木屑要新鲜无霉变,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pH值调节至6.5-7.5范围内。强调发酵料需充分腐熟,避免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影响菌丝发育。
三、灭菌操作
高压灭菌要求温度达到121℃,持续保持2小时以上。常压灭菌则需维持100℃以上8小时以上。指出灭菌过程中要防止冷空气进入,保证灭菌效果。
四、接种管理
接种室要提前消毒,接种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每瓶原种可接种20-25袋栽培种,每袋栽培种可接20-25袋商品菇。严格控制接种量,防止过量造成浪费或感染。
五、发菌期管理
发菌室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注意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导致杂菌滋生。定期检查菌袋状态,及时剔除异常菌袋。
六、出菇期调控
当菌丝长满袋后,将菌袋移入出菇房。控制温度12-18℃,湿度90%-95%,光照强度100-300勒克斯。每天喷雾2-3次,保持适宜的小气候条件。
七、采收标准
规定当子实体菌盖充分展开、边缘稍有反卷时即可采收。采收时保留基部少量菌柄,避免损伤周围幼菇。采收后要及时清理菇床,防止病虫害传播。
八、病虫害防治
提倡物理方法和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方式防控病虫害。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定期清洁菇棚,保持环境卫生。
九、质量安全要求
成品白灵菇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相关国家标准限值。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记录各环节操作情况。
十、采后处理
采收后的白灵菇应及时预冷至4℃左右,然后分级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储运过程中温度控制在0-4℃范围内,避免二次污染。
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高白灵菇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