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松容器苗栽培基质制作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红松容器苗栽培基质的制作与使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Cultivation Substrate for Red Pine Container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红松容器苗栽培基质制作技术规范(DB22/T 2334-2015)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红松容器育苗过程中栽培基质的科学配制与使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栽培基质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应选用无污染、无病虫害的有机物质。例如,可以使用腐殖土、草炭土或锯末等作为主要成分。这些材料需经过充分腐熟处理,确保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避免对苗木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强调了原料来源的安全性,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工业废弃物。
基质配方比例
根据标准规定,合理的基质配方对于促进红松幼苗健康发育至关重要。推荐的典型配方为:草炭土占60%-70%,珍珠岩占20%-30%,其余部分可添加适量蛭石或河沙以改善通气性和排水性。这种组合既能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又能保证良好的透气透水条件,有利于根系发育。
加工工艺流程
在加工环节上,首先需要对所有原料进行筛选分级,去除杂质后按照预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水分并充分搅拌,使整个基质达到适宜湿度水平。之后送入发酵车间,在控制温度和通风条件下进行堆肥发酵过程,通常持续7至10天左右。最后经过筛分包装即可入库备用。
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栽培效果,在实际应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每个容器内填充量应适中,不宜过满也不宜不足;
2. 种子播种前应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
3. 定期检查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适时调整;
4. 注意观察苗木生长状况及时补充肥料。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高红松容器育苗的成功率,为林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种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