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皮云杉植苗造林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要求、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及检查验收。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红皮云杉的人工植苗造林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 Spruce Seedling Planting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826-2015《红皮云杉植苗造林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皮云杉的造林技术流程,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苗木选择与处理
条文:5.1.1 苗木应选择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两年生容器苗。
解读:此条规定了苗木的基本要求,强调根系完整性是保证移植后存活的关键。同时,禁止使用带有病虫害的苗木,以防止病原传播,影响整个林区的健康。
条文:5.1.3 苗木起运前需进行预处理,包括修枝、剪叶及蘸泥浆包裹根部。
解读:预处理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护根系不受损伤。修枝剪叶可降低蒸腾作用,而蘸泥浆则能有效保持根部湿润,为苗木提供临时保护。
栽植方法
条文:5.2.1 栽植时应挖深宽各30cm以上的穴坑,确保土壤疏松。
解读:适宜的穴坑尺寸能够满足苗木根系舒展的需求,避免因空间不足导致生长受限。同时,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系快速恢复生长。
条文:5.2.3 覆土时要分层踏实,保证苗木与土壤紧密结合。
解读:分层踏实有助于消除空隙,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从而促进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这一步骤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至关重要。
后期管理
条文:5.3.1 栽植后应及时浇透定根水,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解读:定根水的浇灌可以缓解苗木因移栽造成的生理干旱,而地膜覆盖则能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帮助苗木度过适应期。
条文:5.3.4 定期检查苗木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解读:定期巡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病虫害,避免其扩散蔓延。这是保障造林成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以上对关键条文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红皮云杉植苗造林技术规程》从苗木选择到后期管理都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为实现高效优质的造林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提升造林质量,还能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