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宁夏沙区飞播造林的技术要求、作业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宁夏沙区的飞播造林工程及相关植被恢复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erial Seeding Afforestation in Sandy Areas of Ningx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宁夏沙区飞播造林技术规程》(DB64/T 1142-2015)是指导宁夏地区在沙漠化土地上开展飞机播种造林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飞播造林工作。明确了适用的地理区域和气候条件,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基础框架。
2. 术语和定义:
- 飞播造林:利用飞机将种子撒播到预定区域以恢复植被的过程。
- 播种量:单位面积内用于飞播的种子数量,直接影响造林效果。
- 播种高度:飞机飞行时距离地面的高度,影响种子散布均匀性和覆盖范围。
3. 种子准备与处理:
- 种子质量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0%,发芽率不低于85%。
- 处理方法:包括种子消毒、包衣等步骤,旨在提高种子存活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4. 作业设计:
- 作业区选择:应选择土壤条件适宜、地形平坦且无明显障碍物的区域。
- 布局规划:根据地形特点合理安排播种带宽度及间距,确保播种密度适中。
5. 飞行作业:
- 飞行参数设定:如航速、航线间隔等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
- 气象条件限制:风速不超过3米/秒,相对湿度不低于40%,避免恶劣天气影响作业质量。
6. 后期管理:
- 监测与评估:定期检查播种区域的生长情况,记录成活率及长势变化。
- 补植补播:对于成活率较低的部分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充种植。
7. 安全措施:
- 空域协调:作业前需与当地空管部门沟通确认空域使用权限。
-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突发事件应对方案,保障人员财产安全。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宁夏沙区飞播造林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的全过程,还特别强调了科学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性。这些规定有助于提升飞播造林的成功率,促进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