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枸杞促早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枸杞的促早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Cultivation of Goji Ber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141-2015《枸杞促早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枸杞的促早栽培技术。这项标准对于提高枸杞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苗木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规定,苗木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苗木。在定植前,苗木需经过修剪处理,保留主干高度30-50厘米,并剪去部分侧枝,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苗木在定植后能够快速恢复生长,为后续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2. 定植时间与密度
根据标准建议,枸杞的最佳定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或者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每亩栽植800-1200株,具体取决于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状况。通过控制种植密度,可以有效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的竞争性生长问题,同时也有利于通风透光,促进果实发育。
3.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是枸杞促早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指出,在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进入结果期后,则需要增加灌溉频率,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施肥方面,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施用,特别是在开花坐果期追加磷钾肥,以满足果实膨大所需养分。合理安排灌溉与施肥计划,不仅能够提升枸杞品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4. 病虫害防治
为了保障枸杞健康生长,标准强调了综合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包括定期巡查果园,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残体;采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等来控制害虫数量。此外,还提倡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等方式预防病虫害发生。
5. 采收与贮藏
关于采收时机,标准提出当果实由绿转红且表面光滑时即可开始采摘。采摘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对于收获后的鲜果,应及时冷却至4℃左右,并尽快进行加工处理或冷藏保存,防止腐败变质。正确的采收与妥善的储藏方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最终品质。
综上所述,《枸杞促早栽培技术规程》从苗木选择到后期管理都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为实现枸杞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希望广大种植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推动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