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油茶实生低产林的改造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ansformation of Seedling Low-yield Camellia Oleifera Plantations - DB52T 1024-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DB52/T 1024-2015)是由贵州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油茶实生低产林的改造工作,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油茶”、“实生低产林”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油茶”是指山茶科植物中用于生产茶油的主要树种;而“实生低产林”则是指由种子繁殖且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油茶林。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环境,确保了改造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改造对象的选择
根据标准规定,选择改造对象时应综合考虑林分年龄、生长状况以及立地条件等因素。对于年龄过大或病虫害严重的林分应当优先处理;同时,那些位于交通便利、便于管理区域内的低产林也应列入改造计划。这一规定强调了科学规划的重要性,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并提升改造效果。
改造措施
# 1. 抚育管理
包括清除杂草、修枝整形等内容。通过定期修剪可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树木健康生长。此外,还需注意防治病虫害,采取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 2. 更新复壮
当现有林木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时,则需要实施更新复壮措施。这通常涉及砍伐老弱病残株,并在原地补植新苗或者移植优良品种。新栽植的苗木必须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并做好定植后的护理工作。
# 3. 增施肥料
合理施肥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建议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要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利于果实发育。
效果评估
完成改造后需对改造区域进行长期跟踪监测,评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包括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情况、生态效益改善程度以及农户收入增长幅度等方面。只有经过科学严谨的效果评价才能验证改造措施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以上是对《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DB52/T 1024-2015)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