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原鼢鼠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高原鼢鼠的监测工作及相关研究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Plateau Zokor (Eospalax bailey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418-2015高原鼢鼠监测技术规范》是青海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高原鼢鼠的监测工作。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高原鼢鼠的监测活动。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对象性,确保监测工作在特定区域和特定物种上具有针对性。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高原鼢鼠”、“洞系”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洞系”是指高原鼢鼠在其活动范围内挖掘的一系列相连通的地下通道系统。准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种群数量调查、洞系分布调查、危害程度评估等。其中种群数量调查采用样线法或标志重捕法,洞系分布调查则需结合地面踏查与遥感影像分析。危害程度评估主要依据植被覆盖度变化、土壤结构破坏情况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四、监测方法
1. 种群数量调查:选择代表性样地设置样线,样线长度不少于100米,每条样线间隔50米布设。沿样线行走时记录可见鼢鼠数量及活动痕迹。
2. 洞系分布调查:利用GPS设备记录每个洞口位置,并绘制洞系图。对于较大面积区域可借助无人机航拍辅助。
3. 危害程度评估:通过对比历史遥感影像与当前影像资料,计算出因鼢鼠活动导致的土地裸露面积比例作为评价依据之一。
五、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
所有采集的数据均需录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的监测报告应包含基本情况概述、主要发现、存在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此外还要求附上详细的图表说明以便于理解和参考。
六、注意事项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在野外作业时要防止野生动物攻击;同时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损害。
以上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