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原鼠兔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高原鼠兔种群动态监测及生态环境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Plateau Pika (DB63T 1419-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高原鼠兔监测技术规范》(DB63/T 1419-2015)是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高原鼠兔的监测工作。该标准对高原鼠兔的监测目的、适用范围、术语定义、监测内容、方法及数据处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科学开展高原鼠兔的生态研究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一、监测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高原地区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及其活动影响的监测。其主要目的是掌握高原鼠兔种群动态变化规律,评估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活动痕迹”等关键术语的概念。“高原鼠兔”是指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2800米至5100米区域内的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指单位面积内高原鼠兔个体的数量;“活动痕迹”包括啃咬痕迹、粪便堆、洞口等直观可见的证据。
三、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线法或样方法进行;二是栖息地状况评估,考察植被覆盖度、土壤质地等因素;三是危害程度评价,记录鼠兔啃食植物、挖掘洞穴等情况。
四、监测方法
在具体操作上,标准推荐了以下几种方法:
1. 样线法:沿固定路线行走,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样点,统计样点内出现的高原鼠兔数量。
2. 样方法:划定一定大小的样方,在样方内进行全面普查。
3. 标志重捕法:先捕捉部分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归原地,一段时间后再捕捉,通过前后两次捕捉结果计算种群密度。
4. 视频监控:利用红外相机等设备长期记录鼠兔活动情况。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整理、清洗后才能用于后续分析。标准建议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并运用回归分析等手段揭示变量间的关系。同时强调要定期更新数据库,确保信息准确可靠。
六、注意事项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安全防护,特别是在野外作业时要携带必要的急救用品。此外还应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避免因不当行为引发矛盾冲突。
总之,《高原鼠兔监测技术规范》(DB63/T 1419-2015)是一部非常实用的标准文件,它不仅规定了具体的监测流程和技术要求,还特别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维护好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