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及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公共建筑中给水排水系统的节能运行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nergy-saving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 in Public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DB11/T 1248-2015)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公共建筑的给水排水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节能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该规程强调了节能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设计、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三个方面。在合理设计方面,要求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使用特点,优化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确保设备选型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科学管理则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技术改造方面提倡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给水系统的节能措施
规程中特别提到,给水系统应优先采用变频调速泵组,以实现按需供水,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同时,对于高位水箱供水方式,建议设置液位自动控制装置,避免因水位过高导致的溢流浪费。此外,还应定期检测管道的漏水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排水系统的节能策略
针对排水系统,规程指出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设置独立的雨水收集系统,并将其用于绿化灌溉或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另外,应安装流量计等计量装置,以便准确掌握用水量变化趋势,从而调整运行参数。对于污水提升泵站,推荐使用高效电机和智能控制系统,降低运行成本。
能源监测与评估
为了确保节能效果能够持续稳定地保持下去,规程要求建立完整的能源监测体系,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工作。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潜在的节能空间,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同时,还应当建立能源消耗基准线,作为评价节能成效的重要参考依据。
应急预案
考虑到突发事件可能对给水排水系统造成的影响,规程还专门制定了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故障,应及时启动备用电源或启用应急水源,保障正常供水。并且,在恢复正常供水后,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再投入使用。
以上是对《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促进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