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国槐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苗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技术、嫁接育苗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国槐苗木的培育及绿化造林。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phora japonica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244-2015《国槐育苗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国槐苗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是关于圃地选择与准备。标准指出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并要求在播种前进行深翻整地,施足基肥。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土壤条件能够促进苗木根系的健康发育,而充足的有机肥料则能提供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基础。
其次是种子处理环节。标准强调种子需经过浸种和催芽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具体做法包括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一定时间,然后置于适宜温度下催芽。这一过程有助于打破种子休眠期,使种子更快更整齐地发芽,从而缩短育苗周期并提高成活率。
再者是播种方法的规定。标准推荐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并且要控制好播种深度和行距。合理的播种方式可以确保幼苗分布均匀,避免过于密集导致后期管理困难。同时,播种后要覆盖一层薄土并适当镇压,以保持土壤湿润稳定。
另外还对苗期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及时灌溉、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特别是在幼苗出土后要密切关注其生长状况,一旦发现杂草就要立即清除,以免与幼苗争夺养分和水分。对于病虫害防治,则提倡采用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控手段,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最后在苗木出圃方面也做了严格规定。要求苗木达到一定的高度和胸径指标才能出圃,并且在起苗时要注意保护根系完整。此外,在运输过程中还需采取防风保湿措施,防止苗木失水影响成活率。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该标准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国槐育苗技术体系,为生产优质国槐苗木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程,不仅可以提高苗木质量,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