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要求、数据处理方法、成果编制和验收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各类地下管线的探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管线。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nderground Pipeline Detection in Beijing DB11T 316-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316-2015《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般规定
1. 探测范围与内容
- 规程明确要求探测范围应包括规划区内的所有地下管线,涵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各类管线。探测内容不仅限于管线的位置、埋深,还应包括材质、规格、用途等基本信息。
2. 探测精度
- 对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测量,其误差不应超过±5厘米;高程测量误差不应超过±3厘米。这一精度要求确保了管线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的施工和维护提供了可靠依据。
探测方法
1. 探地雷达法
- 使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时,应选择合适的天线频率,通常高频天线适用于浅层探测,而低频天线则适合深层探测。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确保正确设置参数并解读结果。
2. 电磁感应法
- 该方法适用于金属管道的探测。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利用接收器检测地下金属管线的响应信号。规程强调,在使用此方法前,应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条件调查,以避免误判。
数据处理与成果提交
1. 数据处理
- 探测结束后,所有原始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的数据处理流程。这包括数据的滤波、校正以及异常点的剔除等步骤。最终生成的数字地图需具备可追溯性和完整性。
2. 成果提交
- 成果文件应包含完整的管线分布图、属性表及必要的说明文档。对于重要的市政管线,还需附带详细的断面图和剖面图。这些资料将作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参考。
安全措施
1. 作业安全
- 在进行地下管线探测时,必须遵守相关安全生产法规。特别是在穿越交通繁忙路段或危险区域时,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以上是对DB11/T 316-2015规程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