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供暖节能气象等级的划分原则、方法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区域内供暖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及相关气象服务工作。
Title:Heating Energy Conservation Meteorological Grade - DB11/T 1233-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P43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233-2015《供暖节能气象等级》是一项北京市地方标准,用于指导供暖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采用集中供暖方式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这为北京市内的各类建筑物提供了统一的节能评估框架,确保所有供暖系统都能达到节能要求。
气象参数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几种重要的气象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 供暖度日数(HDD):根据室外平均温度低于18℃的日数来计算,反映了供暖需求的基本量度。
- 冷月平均温度:指一年中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用于评价冬季气候条件对供暖的影响。
- 供暖天数:指全年需要开启供暖系统的总天数,直接影响供暖系统的运行时间和能耗。
这些参数是评估供暖系统效率的基础数据,准确测量它们对于制定合理的供暖策略至关重要。
节能气象等级划分
标准将供暖节能气象等级分为三个级别:
- 一级:表示非常节能,适合于气候条件优越且已采取高效节能措施的建筑。
- 二级:表示一般节能水平,适用于大多数普通建筑。
- 三级:表示基本满足节能要求,适用于气候条件较差或节能措施有限的建筑。
每个级别的具体指标包括供暖度日数、冷月平均温度等,并给出了相应的评分标准。例如,一级标准通常要求供暖度日数低于某一阈值,并且冷月平均温度高于特定值。
节能措施建议
针对不同节能等级的建筑,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节能改进措施:
- 对于一级建筑,建议进一步优化建筑围护结构,提高热工性能,减少热量损失。
- 针对二级建筑,则应重点改善供暖设备效率,比如更换更高效的锅炉或增加热回收装置。
- 在三级建筑上,首要任务是加强基础保温处理,确保基本的热舒适性和能源节约。
实施与管理
标准还强调了供暖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定期检查供暖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调整运行参数以适应实际天气变化,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整体效能。
通过严格执行DB11/T 1233-2015《供暖节能气象等级》,北京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供暖领域的能源消耗,还能促进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