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的设计原则、功能要求、布局规划及技术参数。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及相关接驳设施的设计、建设和改造。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Design of Rail Transit Transfer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236-2015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设计技术指南》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主要规范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接驳设施的设计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总体原则
第4.1条:接驳设施应与轨道交通车站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解读:这一规定强调了接驳设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确保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二、步行系统
第5.3条:步行道宽度不应小于3米,无障碍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
解读:此条款保障了行人通行的基本需求,特别是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
三、自行车停车设施
第6.2条: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应设置不少于5个自行车停车位。
解读:该条款体现了对非机动车停车需求的关注,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四、公交站点布局
第7.4条:公交站点距离轨道交通出入口不宜超过150米,并应尽量布置在出入口附近。
解读:这有利于缩短换乘时间,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吸引力。
五、无障碍设计
第8.1条:所有接驳设施均需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坡道、电梯、扶手等设施。
解读:本条旨在保障特殊人群的出行权利,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
六、标识系统
第9.3条: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清晰易懂的导向标识,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及颜色编码。
解读:良好的标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乘客迷失方向的情况发生,提升服务体验。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的一部分重点内容,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项目情况全面考虑各项指标。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能够更好地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