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光唇鱼商品鱼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光唇鱼商品鱼的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mmercial Fish of Hemibarb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光唇鱼商品鱼养殖技术规程DB34/T 2412-2015是安徽省地方性标准,对光唇鱼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池塘准备
1. 池塘面积宜为5~20亩,水深1.5~2.5米。
解读: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光唇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需求设定的。过小的池塘不利于鱼类活动空间,而过大的池塘则不易管理。适宜的水深既能保证光照充足又可避免极端天气影响。
二、放养密度
1. 夏花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800~1200尾。
解读: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有效利用养殖水域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果密度过低会造成资源浪费,过高则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群健康生长。
三、饲料投喂
1. 日投饵量按鱼体重的3%~5%计算,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
解读:这个范围内的投饵量能够满足光唇鱼日常营养需求同时防止过度投喂造成污染。春季和秋季气温适中时可适当增加投饵比例,夏季高温期需减少以免引起缺氧现象。
四、水质管理
1. 定期检测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
解读:溶解氧是衡量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溶氧水平低于此值时会影响鱼类呼吸代谢过程进而抑制其正常发育。因此需要采取增氧措施如安装增氧机等来维持良好水质环境。
五、病害防治
1. 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在发病初期及时隔离病鱼并使用高效低毒药物治疗。
解读:预防胜于治疗,通过定期消毒清塘以及加强日常巡查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几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迅速反应避免扩散蔓延给整个养殖场带来损失。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的一部分重点内容,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