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吉林省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动物防疫条件、动物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饲养场(养殖小区)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Title: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Animal Health in Farmyards (Breeding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310-2015《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饲养场和养殖小区的动物卫生管理,保障动物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场址选择与布局
该标准明确要求饲养场或养殖小区的选址应远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垃圾场、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至少500米以上,并且要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此外,场区布局需合理分区,包括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粪污处理区等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要有物理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动物引种与调运
在动物引种方面,规定必须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引进,并且所引入的动物应当经过检疫合格。对于跨省引进的种用动物,在到达目的地后还需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无疫病后再转入正常饲养程序。同时,所有动物的调运都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做好记录备案工作。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中强调了定期消毒的重要性,要求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消毒频率,常用消毒剂包括但不限于含氯消毒液、碱类溶液等,并且每次使用前需检测其有效浓度是否达标。另外,还应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安全性,确保不含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发生。
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是整个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饲养场需要建立健全免疫档案制度,严格按照兽医部门推荐的免疫程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其次,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患病动物并上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得擅自处理;最后,在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要积极配合政府采取封锁、扑杀等紧急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处理方面,提倡采用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减少环境污染。例如,畜禽粪便可以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污水则可通过厌氧发酵技术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再利用。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废弃物收集、储存、运输体系,确保整个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规范》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到运营各个环节的技术细节,而且突出了预防为主的理念,为提升我国畜牧业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