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苗木立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管理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苗木种植过程中立枯病的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Damping-off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苗木立枯病是影响林业生产的重要病害,为规范其防治工作,DB22/T 2305-2015《苗木立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1 苗木立枯病的定义与危害
本规程明确指出,苗木立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苗木茎基部腐烂、倒伏等症状。该病害可导致苗木死亡率高,严重影响育苗质量和森林资源培育。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加强管理,预防病害发生。
4.1 种子和种苗处理
在种子和种苗处理环节,规程强调要选用健康无病的种子,并采用温水浸种或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消毒。例如,可用50℃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20-30分钟,或者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5.2 栽培环境控制
规程要求育苗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积水造成土壤湿度过高。同时,应合理安排播种密度,保持适宜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具体措施包括及时清除杂草、定期翻耕土壤以及合理轮作等。
6.1 生物防治方法
规程提倡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使用木霉菌制剂喷洒土壤表面,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生长。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施用有机肥等方式增强苗木自身抵抗力,从而达到综合防控的效果。
7.1 防治效果评估
对于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评估,规程建议采用目测法结合实验室检测手段。即观察病株数量变化情况,同时取样送检,确认病原菌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若发现仍有较高发病率,则需调整后续防治方案。
以上内容涵盖了DB22/T 2305-2015中关于苗木立枯病综合防治的关键要点,希望对实际操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