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美红枫育苗的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北美红枫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cer Rubrum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363-2015北美红枫育苗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对北美红枫的育苗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苗选择
标准规定北美红枫种苗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苗木。要求苗木高度不低于80厘米,地径不小于1厘米,根系完整且发达。这一要求确保了苗木具有良好的生长势和适应性,为后续培育奠定了基础。
二、圃地准备
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在播种前需深翻土壤30-40厘米,并施入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同时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可选用石灰粉或硫磺粉均匀撒施后翻耕。此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供充足养分并防止病害发生。
三、播种与移植
播种时间一般安排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种子覆土厚度控制在2-3厘米。当幼苗长至10厘米高时应及时移栽定植,株行距设定为50×70厘米。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密度有助于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
四、田间管理
包括水分管理、施肥、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每月追施一次复合肥。定期清除杂草以减少养分竞争,并密切观察是否有病虫害迹象出现。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控制。
五、越冬保护
冬季来临前应对幼树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如覆盖稻草帘等保温材料,防止低温冻害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此外还需注意修剪枯枝败叶,促进通风透光条件改善。
以上几个方面涵盖了从种苗挑选到最终收获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遵循这些指导原则能够有效提升北美红枫育苗的成功率与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