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单季稻区苕子的种植技术与还田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机械还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单季稻区苕子的种植与还田作业。
Title:Rice Green Manure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n Single-season Rice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339-2015《单季稻区苕子种植与还田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在单季稻种植区域苕子的种植、管理以及还田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并进行详细解读:
苕子品种选择
条文: 苕子品种应选用适应性强、生物量大且适合作为绿肥作物的品种。
解读: 这一条强调了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苕子品种的重要性。适应性强意味着该品种能够抵御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如耐寒、耐旱或耐湿等特性。生物量大则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为后续水稻种植提供充足的有机质。
种植时间
条文: 苕子应在秋季播种,具体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
解读: 秋季播种可以充分利用秋季的光热资源促进苕子生长,同时避免冬季低温对植物造成伤害。这一时间段内播种还能确保苕子有足够的生长时间积累足够的养分,为下一年度的水稻种植打下良好基础。
施肥管理
条文: 苕子种植前施足基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适量补充。
解读: 基肥的合理施用对于苕子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磷钾肥有助于根系发育和抗逆性增强,而适量的氮肥则能促进茎叶生长。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有效提升苕子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还田方式
条文: 苕子在开花初期翻压还田,翻压深度控制在15-20厘米之间。
解读: 开花初期是苕子生长旺盛期,此时翻压还田可最大化利用其积累的营养物质。适当的翻压深度既能保证苕子残体快速分解,又能防止病虫害传播。合理的还田操作不仅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还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
以上是对DB34/T 2339-2015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从而提高单季稻区苕子种植与还田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