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教学录播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录播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Teaching Recording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教学录播系统设计规范》(DB34/T 2318-2015)是安徽省地方性标准,对教学录播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在系统架构方面,标准指出教学录播系统应由信号采集子系统、信号处理子系统、存储与管理子系统及控制子系统组成。其中信号采集子系统需确保图像清晰度达到720P以上,音频信噪比不低于60dB。这意味着系统必须配备高质量的摄像机和麦克风设备,以保障录制效果。此外,信号处理子系统应具备实时编码功能,支持H.264等主流格式,以便于后期传播与存储。
关于教室环境的要求,标准强调教室内应设置无影灯并保持均匀照明,照度值应在500lux至800lux之间。同时要求背景墙颜色为浅灰色或米白色,避免产生反光现象。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光线变化对拍摄质量的影响,保证画面稳定且自然。
在技术性能指标上,标准规定了系统的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切换操作准确率需达到99%以上。这表明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反应能力以及高精度的操作准确性,从而满足实际教学活动的需求。
另外,标准还特别提到对于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要求所有数据传输过程均采用加密协议,并定期更新密码策略;同时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体系,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敏感信息。此举可以有效防止数据泄露风险,维护学校的信息安全。
综上所述,《教学录播系统设计规范》通过明确各组成部分的技术要求、教室环境条件以及信息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为构建高效可靠的教学录播平台提供了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