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冷杂铜中铜、砷、铅、铋、锑、锌、镍量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处理、电解分离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冷杂铜中上述元素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copper, arsenic, lead, bismuth, antimony, zinc and nickel in scrap copper - Electrolysis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H62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冷杂铜中多元素测定方法》(DB34/T 2271-2014)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电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冷杂铜中铜、砷、铅、铋、锑、锌和镍含量的具体操作步骤。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制备
标准指出,样品需经过粉碎、混匀并过筛处理,确保粒度小于0.1毫米。这一要求是为了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避免因颗粒大小不均导致检测结果偏差。此外,在称取试样时,应精确至0.0001克,以提高测量精度。
仪器与试剂
所使用的仪器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以及配套的雾化器、炬管等部件。对于试剂的选择也有严格规定,如使用优级纯或更高级别的化学试剂,并且所有实验用水均为一级水。这些要求旨在减少杂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测定条件
在设定仪器工作参数时,需要根据具体元素调整波长、功率等参数。例如,对于铜元素,可以选择324.754纳米作为分析线;而对于砷,则可选用193.758纳米。同时,还需注意控制溶液流速及气体流量等变量,以获得最佳检测效果。
数据处理
本标准强调采用内标法来进行定量分析,即在每个待测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作为参照物。通过比较标准物质与未知样品之间的信号强度比值来计算出目标元素的实际含量。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消除由于仪器漂移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结果报告
最后,在完成全部测定后,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四舍五入规则修约至相应位数后给出最终结果。如果发现某次测量超出允许范围,则需重新取样复检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以上便是关于DB34/T 2271-2014《冷杂铜中铜、砷、铅、铋、锑、锌、镍量的测定 电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部分关键内容的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