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花多枝柽柳种条贮藏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红花多枝柽柳种条的贮藏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orage of Tamarix androsaceae Cutt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075-2015《红花多枝柽柳种条贮藏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红花多枝柽柳种条贮藏的技术规范。这项规程对种条的采集、处理、贮藏以及质量检测等环节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种条的保存质量和成活率。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种条采集时间
规程中明确指出种条的采集应在植物休眠期进行,通常是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这段时间内完成。这一时间段内,植物体内的养分积累达到高峰,且水分含量较低,有利于种条的保存。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种条的质量,可能导致发芽率下降或者病害发生。
种条处理方法
在种条处理部分,规程要求剪取长度为30至50厘米的健康枝条作为种条,并去除叶片和侧枝,保留顶端芽眼。处理后的种条需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到15分钟,以防止病菌感染。此外,还可以采用草木灰或其他天然材料进行包裹,有助于保持湿度并促进愈合。
贮藏条件与方式
关于贮藏条件,规程建议将处理好的种条放置于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积水现象的发生。理想的贮藏温度应控制在0℃至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0%-90%范围内。如果采用沙藏法,则需将种条一层层埋入湿润的河沙中,每层厚度约10厘米左右,并定期检查湿度情况,适时补充水分。
质量检测指标
为了确保贮藏效果,规程还规定了若干质量检测指标。主要包括种条的外观检查(如是否有机械损伤、腐烂等)、发芽试验以及病虫害检测等。其中发芽试验是评估种条生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选取100根种条进行测试,在适宜条件下观察其7天内的发芽状况。合格的标准是发芽率达到85%以上。
通过遵循上述规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红花多枝柽柳种条的保存效果,保障后续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对于保护珍稀树种资源、促进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