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坡台地苜蓿机械化生产中耕整地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坡台地苜蓿种植的机械化耕整地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Alfalfa on Slope Terrace Land - Part 1: Cultivation and Land Prepa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067.1-2015 坡台地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耕整地》是一项关于在坡台地条件下开展苜蓿机械化生产的指导性标准。该标准对耕整地环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以确保苜蓿种植的顺利进行和高产稳产。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耕地深度
标准规定耕地深度应达到20cm至30cm之间。这一深度能够有效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根系发育和水分保持。过浅会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而过深则可能破坏深层土壤结构。
土壤翻耕
要求在播种前进行深耕翻土作业,并且要保证田面平整。深耕可以将深层土壤翻上来与表层混合,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平整的田面有助于均匀灌溉和排水,防止局部积水或干旱现象的发生。
杂草处理
强调在耕整地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杂草,避免杂草与苜蓿争夺养分、水分及光照资源。可以通过机械除草或者化学除草剂来实现这一目标,但需注意选择适合坡台地使用的安全高效的方法。
施肥建议
指出耕整地时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合理施加基肥。推荐使用有机肥料作为主要来源,配合适量磷钾肥,以促进植物早期生长并增强抗逆性。此外,还应注意氮肥的适量施用,避免过量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保护措施
对于坡度较大的区域,特别提出了采取适当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比如设置挡土墙或是采用梯田形式改造土地,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也能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对《DB64/T 1067.1-2015》中有关耕整地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规范,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指导农民进行科学合理的耕作管理,提高苜蓿产量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