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套灌区加工番茄膜下滴灌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要求、田间管理措施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套灌区内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进行加工番茄种植的农业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of Processing Tomatoes in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加工番茄种植是其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为了规范加工番茄的膜下滴灌技术,DB15/T 906-2015《河套灌区加工番茄膜下滴灌技术规程》应运而生。该标准对加工番茄的种植、灌溉管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灌溉制度
根据规程第4.1条,膜下滴灌系统需根据加工番茄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制定灌溉计划。幼苗期每3至5天灌溉一次,每次灌溉量为10至15毫米;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则需增加灌溉频率,每2至3天灌溉一次,每次灌溉量为20至30毫米。成熟期减少灌溉次数,每5至7天灌溉一次,每次灌溉量控制在15至20毫米。这一规定旨在满足加工番茄各个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同时避免因过度灌溉导致的土壤盐渍化问题。
二、施肥管理
规程第5.2条指出,在施基肥时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具体而言,每亩地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至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至70公斤。追肥应在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每次追肥量为尿素10至15公斤或磷酸二氢钾5至8公斤。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加工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三、病虫害防治
针对加工番茄常见的病虫害,规程第6.3条提出综合防控措施。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残体,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其次,选用抗病品种,并在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或其他高效低毒农药。此外,还应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严重危害,立即采取化学防治手段。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病虫害对加工番茄的危害程度,保障作物健康生长。
四、收获与贮藏
规程第7.1条明确了加工番茄的最佳收获时期为果实完全成熟且颜色变红时。收获后应尽快送往加工厂进行处理,避免长时间堆放造成品质下降。对于暂时储存的加工番茄,适宜温度为0至5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这样可以延长保鲜时间,确保后续加工环节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河套灌区加工番茄膜下滴灌技术规程》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加工番茄的整体生产水平。通过遵循上述关键条款,不仅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