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民间水生动物放生的基本原则、放生种类选择、放生地点选择、放生前准备、放生活动实施以及后续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民间组织开展的水生动物放生活动,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Title:Norm for folk release of aquatic anim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184-2015民间水生动物放生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民间水生动物的放生活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放生前的准备工作中,标准明确要求对放生的水生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具体来说,放生的水生动物必须身体健康,无疾病、无外伤,并且来源合法。这一规定是为了防止因病害传播或非法捕捞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在选择放生地点时,标准强调应优先考虑自然水域,避免在人工养殖水域内进行放生活动。同时,放生地点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状况以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习性等因素。这样做可以提高放生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生态风险。
再者,关于放生的数量控制,标准指出单次放生的数量不宜过多,建议根据水域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放生规模。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一次性大量放生造成局部水域环境压力增大,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
最后,在放生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向当地渔业管理部门报告放生情况,包括放生种类、数量、时间及地点等信息。此举有助于相关部门掌握区域内水生动物种群动态,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
总之,《DB45/T 1184-2015民间水生动物放生规范》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力求在满足民众宗教信仰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