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茶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调查方法、防治策略、具体措施及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油茶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of Camellia Oi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44/T 1535-2015)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为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病虫害预测预报
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病虫害监测,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体系。规定每年至少进行四次全面调查,重点区域应增加调查频次。监测内容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数量、分布范围等,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这一条文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提前掌握病虫害动态,可以有效减少损失。
二、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是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修剪等方面。标准指出新造林密度控制在每亩80至120株之间,成林后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提倡施用有机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导致树体抗性下降。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油茶树自身的抵抗力,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三、生物防治方法
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生物手段控制病虫害。例如,释放赤眼蜂可以有效抑制油茶尺蠖的危害;使用白僵菌粉剂对茶毒蛾具有显著效果。此外还提倡保护和招引益鸟,如灰喜鹊、乌鸫等,它们能够捕食多种害虫。生物防治不仅环保而且可持续,符合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
四、化学防治规范
当病虫害达到经济阈值时才可采用化学药剂处理。标准明确规定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或频率,推荐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同时强调安全间隔期管理,在采收前一定时间内禁止喷洒任何农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对于敏感作物品种更要谨慎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综合防控策略
提倡将上述各种方法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防控体系。比如在冬季清园时结合物理清除病残枝叶与化学封杀相结合;春季萌芽期则侧重于营养补充与病原物抑制同步推进。这种综合性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单项措施的优势,提高整体防治效能。
六、档案记录制度
最后特别强调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载每次防治活动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及效果等内容。这不仅便于后期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今后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防治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44/T 1535-2015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导,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对于保障油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