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蟾皮的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要求,包括原料采集、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蟾皮的生产、加工及质量管理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and Origin Processing of Animal Medicinal Materials - Toad Sk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571.2-2024动物药材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 蟾皮》相较于旧版标准,在蟾皮药材的规范化管理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和提升。本文将围绕“新旧版本中关于蟾皮干燥方式的技术要求”这一核心点展开深入解析。
在旧版标准(假设编号为X)中,对于蟾皮干燥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到“自然晾干或人工干燥”,并未具体说明干燥环境、温度以及时间等关键参数。这种表述容易导致实际操作中的不一致性,影响蟾皮质量的稳定性。
而新版标准则对此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规定:“蟾皮应在通风良好、避光且温度控制在30℃至40℃之间的环境中进行干燥处理,干燥过程需持续72小时以上,并定期翻动以确保均匀干燥。”这样的规定不仅明确了干燥的具体条件,还通过设定合理的温湿度范围,有效避免了因过度高温导致的有效成分损失,同时防止湿度过高引发霉变等问题。
此条文的应用方法如下:首先,在选择干燥场所时,应优先考虑具备良好通风设施的地方,必要时可安装排风扇或使用空调调节室温。其次,当采用人工干燥设备时,需严格监控温度计显示值,确保其始终处于指定区间内。最后,在整个干燥周期内,每隔8小时左右对蟾皮进行一次翻面操作,保证每一片都得到充分干燥。
通过上述改进,新版标准显著提高了蟾皮生产的可控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中医药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