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叶朴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小叶朴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of Celtis bungean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398-2015《小叶朴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主要用于指导小叶朴的播种育苗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子采集与处理
标准中规定,种子应在果实成熟期及时采集。采集后需进行干燥处理,并去除杂质和空壳。对于种子的贮藏,要求保持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温度控制在5℃以下。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种子的质量,提高发芽率。
2. 播种时间与方法
播种时间宜选择春季或秋季,具体时间为土壤解冻后至苗木出土前进行春播;秋播则应在封冻前完成。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条播或撒播,每亩播种量为10kg至15kg。覆土厚度应控制在1cm到2cm之间,以保证种子能够顺利萌发。
3. 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肥沃的土地。在整地时,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有机肥2000kg至3000kg。同时,要清除杂草和石块,确保苗床平整。
4. 幼苗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检查并去除病虫害植株,保持苗床湿润但不过度浇水。当幼苗长至5cm左右时,可适当间苗,保持株距合理。此外,还需定期松土除草,促进根系发育。
5. 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于常见的病虫害如立枯病、蚜虫等,应采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例如,使用波尔多液预防立枯病,采用吡虫啉类药剂防治蚜虫。
以上是DB63/T 1398-2015《小叶朴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中的几个重要条款及其详细解读。遵循这些规范有助于提高小叶朴育苗的成功率,促进生态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