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桦树播种育苗及造林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桦树的播种育苗及造林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irch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Afforestation in Qinghai
中国标准分类号:B4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397-2015 桦树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是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桦树的播种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子采集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规定,种子应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上采集。种子采集时间宜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当蒴果由绿变黄并开始开裂时即可采收。采集后的种子需及时晾晒,去除杂质,保持干燥环境保存。种子净度要求达到85%以上,发芽率不低于70%,千粒重控制在1.2克左右。
二、播种育苗
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采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或福尔马林溶液喷洒。播种基质选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控制在5.5-6.5之间。播种量为每平方米20-25克,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温度维持在18-25摄氏度范围内,出苗后注意间苗,保持株距合理。
三、幼苗管理
幼苗期要加强水分管理,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按每月一次的频率施用,浓度控制在0.2%-0.3%之间。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喷洒措施。苗木高度达到10厘米以上时可以进行移栽定植,定植密度一般为每亩4000-5000株。
四、造林技术
造林地选择在海拔2000-3000米之间的阳坡或半阳坡地带,土壤类型以沙壤土或壤土为佳。造林方式可采用块状整地或穴状整地,整地深度不少于30厘米。造林季节以春季为主,秋季为辅,定植时要保证根系舒展,回填土踏实。造林后第一年要特别注意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松土、追肥等环节,确保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
五、后期管护
成林后的桦树林分要定期开展抚育间伐工作,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检查,重点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要做好防火防盗措施,保护好林区资源安全。通过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使桦树林分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以上是《DB63/T 1397-2015 桦树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