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梨树育苗的圃地选择、育苗方式、苗木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梨树育苗的操作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ar Tree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250-2014《梨树育苗操作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梨树苗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种苗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规定:“选用无检疫性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或二年生嫁接苗作为种苗。”这一要求确保了种苗质量,避免引入病虫害影响后续生长。同时强调种苗需具备完整的根系结构和饱满充实的芽体,这有助于提高成活率。在种苗处理上,要求剪除损伤根系及过长主根,并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再蘸泥浆或生根粉溶液,目的是促进伤口愈合并刺激生根。
二、圃地准备
“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前茬作物非梨科植物。”这是基于梨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制定的。平坦的地势有利于灌溉排水,深厚的土层能提供充足的养分储存空间,而肥沃的土壤则可满足梨树快速生长的需求。此外,避免与梨科植物连作可以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三、栽植密度与方法
标准指出:“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确定,一般株距3米行距4米。”合理的栽植密度既能保证个体充分发育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栽植时需注意深浅适中,覆土至嫁接口以上5-10厘米处,压实土壤并浇足定根水,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四、田间管理措施
“每年春季萌芽前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一次,秋季落叶后增施有机肥。”施肥策略体现了平衡营养的原则,在不同生长阶段提供所需养分。同时,定期修剪整形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于提升苗木质量和产量。
五、苗木出圃标准
最后,关于苗木出圃的标准也作了明确规定:“高度不低于1.2米,茎粗达到1.5厘米以上,具有3-5个饱满侧枝。”这样的规格既反映了苗木生理成熟度又便于移栽后的适应性栽培。此外,还需检查是否有明显的机械损伤或者病虫害痕迹,确保所有指标均符合要求后方可出圃销售。
综上所述,《梨树育苗操作技术规程》从种苗选择到最终出圃涵盖了整个育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技术要点,能够有效提高梨树苗木的整体品质,为后续的大田生产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