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效智能模块泵组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建筑给水系统中使用的高效智能模块泵组。
Title:TJAR 0121-2025 Efficient Intelligent Modular Pumping Uni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5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JAR 0121-2025《高效智能模块泵组》标准中,相较于旧版标准(假设为TJAR 0121-2018),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关于“能效等级划分”的调整。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准入,也对设计、制造和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围绕这一条文的更新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背后的行业趋势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新标准TJAR 0121-2025在能效等级划分上引入了更为精细的分类方式。旧版标准中,能效等级通常分为三级,即高、中、低,但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和测试方法。而新版标准则明确了不同功率段泵组对应的能效指数,并规定了相应的测试流程与评价体系。例如,在5.5kW以下的泵组中,能效等级被细分为A级、B级和C级,分别对应不同的效率阈值,且必须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验证后方可标注。
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节能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强化,高效泵组成为市场主流需求。新标准的实施,使得企业必须重新审视产品设计,优化电机选型、控制策略以及系统集成方案,以满足更高的能效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购时应核实产品是否符合新标准的能效等级标识,避免因标准更新导致设备无法合规使用;其次,对于已有系统,若需更换泵组,应优先考虑符合新标准的产品,以提升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最后,设计单位在选型阶段应充分考虑新标准对能效的要求,合理配置泵组参数,确保系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目标。
总之,TJAR 0121-2025对能效等级的细化是标准升级的重要体现,反映了行业对绿色发展的重视。企业应积极应对这一变化,从技术、管理到市场各环节做好准备,以适应新标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