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显微镜物镜标志中关于色差校正的标志要求、标志方法及标志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显微镜物镜的色差校正标志,其他相关光学仪器可参照执行。
Title:Microscope - Objective Marking - Part 2: Chromatic Aberration Corre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J76
国际标准分类号:17.1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529.2-2015《显微镜 物镜标志 第2部分:色差校正》是广东省地方标准的一部分,主要规范了显微镜物镜在色差校正方面的标志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显微镜物镜,特别是那些需要对不同波长光线进行色差校正的产品。标准明确了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用户能够准确理解物镜的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
2. 术语与定义
- 消色差物镜(Achromat Objective):通过设计使两种特定波长(通常为蓝光和红光)的像点重合,从而减少色差。
- 复消色差物镜(Apochromatic Objective):进一步优化设计,使得三种或更多种波长的像点都尽可能接近重合,提供更高的图像清晰度和色彩还原能力。
3. 标志内容
标准规定了物镜上必须标注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 制造商名称或商标
- 型号编号
- 放大倍率
- 数值孔径(NA)
- 色差校正类型(如“A”表示消色差,“APC”表示复消色差)
4. 色差校正等级标识
- 消色差物镜通常用字母“A”来表示。
- 复消色差物镜则可能使用“APC”或其他相关标识,具体由制造商决定但需符合行业惯例。
- 对于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普通物镜,则不应声称具备任何色差校正功能。
5. 包装及随附文件中的补充说明
除了物镜本身上的直接标志外,还要求在产品说明书或者包装盒内提供更详细的规格描述和技术参数列表,以便消费者全面了解产品的性能特征。
6. 测试方法与验证
标准还给出了如何检测物镜是否真正实现了所声明的色差校正效果的方法指导,包括使用特定光源、滤光片以及测量仪器等手段来确认实际表现。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显微镜 物镜标志 第2部分:色差校正》旨在提高市场透明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促进显微镜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使用者而言,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有助于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