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棕榈藤的栽培技术和藤笋的保鲜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食用棕榈藤的种植管理及藤笋采后保鲜处理。
Title:Cultivation and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Edible Palm V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531-2015《食用棕榈藤栽培及藤笋保鲜技术规程》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食用棕榈藤的栽培技术和藤笋的保鲜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植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种植地应选择在海拔800米以下,土壤pH值为5.5至7.5之间的区域。这样的环境能够保证棕榈藤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土壤需具备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2. 种苗选择与处理
种苗应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苗,苗高应在30厘米以上,茎粗0.8厘米以上。种苗在种植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或使用福尔马林溶液喷洒。
3. 种植密度
推荐的种植密度为每亩种植200株左右,行距保持在2米,株距1米。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便于田间管理。
4. 田间管理
包括定期除草、施肥和灌溉。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复合肥。灌溉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雨季注意排水,旱季则需增加灌溉次数。
5.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等,可以通过喷洒波尔多液或其他杀菌剂来预防。虫害如蚜虫可用吡虫啉类药物进行防治。
6. 藤笋采摘
藤笋的最佳采摘时间为每年的4月至9月,此时笋体鲜嫩。采摘时应保留笋尖部分,避免损伤母株,影响后续生长。
7. 藤笋保鲜
采摘后的藤笋应及时放入低温环境中保存,温度控制在0℃至4℃之间,湿度维持在90%以上。若需长途运输,可采用真空包装并加入冰袋以延长保鲜期。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条文,可以有效提升食用棕榈藤的栽培质量和藤笋的保鲜效果,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