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西伯利亚鲟全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包括亲鱼培育、催产技术、孵化管理及苗种培育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西伯利亚鲟全人工繁殖及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let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Siberian Sturgeon in Beij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220-2015《西伯利亚鲟全人工繁殖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西伯利亚鲟的人工繁殖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应选择健康、无病害且性成熟良好的个体。具体要求包括:体重应在8kg以上,体长不少于100cm,并且雌雄比例建议为1:1至1:1.5之间。此外,亲鱼在繁殖前需经过至少一个月的强化培育期,在此期间要确保饲料营养丰富,水质清洁且适宜。
繁殖季节与催产剂使用
繁殖季节通常设定在每年春季,具体时间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为了提高受精率,采用适当的激素诱导排卵是必要的。标准推荐使用LRH-A3作为主要催产剂,剂量根据亲鱼大小调整,一般为雌鱼每公斤体重注射10-15微克,雄鱼则减半。
受精卵孵化管理
受精后,将卵置于专用孵化池内进行孵化。水温控制在16℃至20℃范围内最为理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胚胎发育。每日早晚各换一次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注意观察胚胎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阶段需要特别关注饵料投喂及环境调控。初期可选用轮虫等小型浮游生物作为开口饵料,随着幼苗成长逐步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整个过程中要维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定期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其处于安全水平。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的解读,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措施以保障西伯利亚鲟的成功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