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审核流程及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内开展能源审计的用能单位及相关审核机构。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paration and Review of Energy Audit Reports for Energy-consuming Unit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207-2015 交通运输业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报告编制及审核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交通运输行业开展能源审计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能源审计的基本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能源审计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审计范围应涵盖企业的全部生产运营环节,包括能源购入存储、分配加工使用等全过程。审计周期通常为一年,特殊情况可延长至两年。
二、能源审计报告的内容
报告应包括基本信息、审计依据、审计过程、主要发现、改进建议等五个部分。其中基本信息需包含企业概况、能源管理组织架构等内容;审计依据要列出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审计过程中要详细描述数据采集方法和分析手段。
三、能源统计与数据分析
标准强调能源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要求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体系,配备必要的计量器具并定期校验。对于采集到的数据要进行分类整理,采用合理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确保结论可靠。
四、节能潜力评估
规定了评估节能潜力的方法步骤,包括现状调查、能耗基准建立、节能措施筛选等。特别提出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考虑经济性与可行性因素,优先推荐实施周期短见效快的节能项目。
五、审核要点
审核时重点检查报告内容完整性、数据准确性以及建议合理性。要求审核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通过考核认证。同时明确了审核意见出具的具体要求,包括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等内容。
六、持续改进机制
鼓励企业建立长效的能源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通过不断优化能源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交通运输业能源管理工作的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