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轨道交通动态杂散电流对埋地钢质管道腐蚀干扰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量、分析和评估流程。本文件适用于轨道交通沿线埋地钢质管道的腐蚀干扰评估及防护措施的设计与实施。
Title:Evaluation Method for Corrosion Interference of Buried Steel Pipelines Caused by Dynamic Stray Currents i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注:中国标准分类号和国际标准分类号需根据具体标准内容进一步确认,若未明确列出,则保持空白。)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SCP 0004-2024《轨道交通动态杂散电流对埋地钢质管道腐蚀干扰评价方法》的新旧版本对比中,有一处显著改动值得关注:新增了“动态杂散电流监测点布设原则”。这一改动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监测点的设置并未给出具体指导,仅提出需要进行监测。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监测点应根据管线走向、交直流牵引系统分布、沿线土壤电阻率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要求至少每隔500米设置一个监测点,同时在牵引变电所附近增设重点监测点。这种调整旨在确保能够全面捕捉动态杂散电流的变化规律。
以某地铁线路周边埋地燃气管道为例,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在进行杂散电流干扰评估时,首先需绘制出整个管道的平面布置图及沿线主要设施位置图。接着依据上述布设原则确定监测点的具体位置,包括管道始末端、转弯处以及与其他地下金属构筑物交叉点等关键部位。然后利用高精度的杂散电流测试仪器定期采集各监测点的数据,记录下电流密度、极化电位等参数。最后通过对这些原始数据的分析处理,判断是否存在腐蚀风险,并据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