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茯苓清洁种植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菌种选择与培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茯苓的清洁种植生产。
Title:Clean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ria (Yaozhi) - DB42T 1060-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060-2015 中药材茯苓清洁种植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茯苓的清洁种植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该标准规定了茯苓清洁种植的基本要求、栽培环境、种源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这为茯苓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全面指导。
2. 栽培环境:茯苓适宜生长在海拔800米至1500米之间,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佳。标准指出,种植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水排放区,确保生态环境清洁无污染。这是保障茯苓品质的基础条件。
3. 种源选择:要求选用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并且种子必须经过检疫合格。同时强调种苗来源清晰可追溯,避免使用转基因或未经批准的品种。
4. 栽培管理:包括整地作畦、接种、覆土及日常管理等内容。标准特别提到,在接种前应对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侵入影响茯苓生长。此外还要求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残体。
5. 病虫害防治: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生物制剂喷洒等方式控制病虫害发生。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环保型药剂。对于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隔离治疗,防止扩散蔓延。
6. 采收与加工:规定了茯苓的最佳采收期为接种后8个月左右,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达到最高值。采收时要注意轻挖轻放,避免损伤苓块。加工过程中需保持环境卫生,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以上内容体现了该标准的核心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来提高茯苓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