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枫香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枫香树种的育苗生产和造林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iquidambar Formosana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枫香是一种重要的乡土树种,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和生态修复。DB42/T 1068-2005《枫香育苗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为枫香苗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子采集与处理部分规定,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5年以上母树作为采种对象。种子应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时及时采摘,采集后需立即晾晒脱粒,并将净度不低于95%的种子贮存在干燥通风处。这一要求确保了种子的质量,提高了发芽率。
其次,关于播种育苗,规程建议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每亩播种量控制在3-5公斤,覆土厚度以1-1.5厘米为宜。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一般7-10天即可出苗。通过合理安排播种密度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幼苗成活率。
再者,在苗期管理环节,规程强调要加强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季节,要适时灌溉,防止苗木因缺水而死亡。同时,定期巡查圃地,发现病虫害迹象要及时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治理。这些细致的管理措施有助于保障苗木健康生长。
最后,对于苗木出圃前的准备工作,规程指出要对苗木进行分级,按照高度、茎径等指标划分等级。只有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的苗木才能出圃栽植。这一步骤不仅保证了造林质量,也为后续造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之,《枫香育苗技术规程》从种子采集到苗木出圃全过程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为提高枫香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持。严格执行该规程能够促进枫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