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干旱区苜蓿间种玉米草地建植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址、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干旱区苜蓿与玉米间种草地的建植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stablishment of Alfalfa and Corn Intercropping Grassland in Arid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858-2015《干旱区苜蓿间种玉米草地建植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为在干旱地区进行苜蓿与玉米间作的草地建植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从标准中选取若干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苜蓿和玉米的选择与搭配
标准明确指出,选择适应性强、抗旱性好的苜蓿品种如“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同时选用耐旱且经济价值高的玉米品种如“登海605”。这种搭配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土壤水分资源,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苜蓿根系发达有助于固定土壤,而玉米高大的茎秆则可以遮荫减少水分蒸发,两者结合形成良好的生态互补关系。
种植密度与播种方式
关于种植密度,标准建议苜蓿行距保持在40厘米左右,每穴播种量为15至20粒种子;玉米株距控制在50厘米,每穴播种3至5粒种子。播种时应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并确保覆土厚度适中,一般为3到5厘米。这样的密度设置既能保证作物生长空间充足,又有利于后期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
对于水肥管理,标准强调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特别是在苗期和拔节期这两个关键时期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施肥上提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在播种前施入有机肥作为基肥,生长期视情况追加氮磷钾复合肥。此外还应注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定期巡查田间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可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但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加强田间卫生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残体,降低病原菌滋生几率。
收获与利用
关于收获时机的选择,标准指出当苜蓿进入开花初期或者玉米达到乳熟期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确保干物质含量达标后再入库储存。对于收获下来的苜蓿草可以加工成青贮饲料用于畜牧业发展;而玉米除了直接销售外还可进一步深加工提取淀粉等产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干旱区苜蓿间种玉米草地建植技术规程》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全过程的技术要点,旨在帮助从业者科学合理地开展相关生产活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