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用芳纶涂覆隔膜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用芳纶涂覆隔膜。
Title:Aramid Coated Separator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G76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锂离子电池行业,隔膜作为关键材料之一,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标准也在持续更新。TCIAPS 0043-2025《锂离子电池用芳纶涂覆隔膜》作为最新发布的行业标准,相较于旧版标准,在性能要求、测试方法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均有显著调整。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热收缩率”这一关键指标的变化,深入解析其背后的行业动因及实际应用中的影响。
旧版标准(如TCIAPS 0043-2018)对芳纶涂覆隔膜的热收缩率要求为:在150℃下保持1小时后,纵向和横向的热收缩率均不得超过1.5%。这一指标设定主要基于当时市场主流电池设计对隔膜尺寸稳定性的基本需求,适用于常规动力型或消费电子型电池。
而新版标准TCIAPS 0043-2025则将热收缩率的限值进一步收紧至0.8%,无论纵向还是横向均需满足。这一变化看似微小,实则反映了当前锂电池技术发展的更高要求。首先,随着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普及,如固态电池和硅基负极电池的兴起,电池内部结构对隔膜的尺寸稳定性提出了更高标准;其次,新能源汽车等大容量电池系统在高温环境下运行时,若隔膜发生较大热收缩,可能导致电极片之间短路甚至热失控,带来安全隐患。
从应用角度来看,热收缩率的降低意味着厂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严格控制芳纶涂覆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同时提升基膜的耐热性能。这不仅增加了制造难度,也对原材料选择、工艺参数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下游电池制造商而言,选用符合新版标准的隔膜,有助于提升电池整体安全性与一致性,尤其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更为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标准并未简单地“提高门槛”,而是结合了当前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调整。例如,新增了“热循环测试”项目,模拟电池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对隔膜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稳定性。这一补充使得标准更具前瞻性,也为行业提供了更全面的技术指引。
综上所述,TCIAPS 0043-2025在“热收缩率”这一指标上的调整,不仅是对产品性能的提升,更是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企业在应对新标准时,应注重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以确保产品符合最新的质量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