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松种子园经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种子园的选择、建立、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种子采收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油松种子园的经营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Pinus Tabulaeformis Seed Orcha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972-2014油松种子园经营管理技术规范》是山西省地方标准,为油松种子园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种子园规划与建设
选址要求:标准指出种子园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建立。同时,要求周围环境无污染源,以确保种子质量。这一规定旨在为油松种子的生长提供优良的自然条件,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种子的质量。
隔离措施:标准强调种子园需设置隔离带,宽度不少于5米,并种植防风林或灌木丛作为屏障。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污染,保证种子纯度。通过设立隔离带,可以有效减少杂交的可能性,维护种子园的遗传特性和品种纯度。
栽培技术
苗木选择:标准要求使用经过检疫合格的一年生或两年生优质苗木进行栽植。苗木高度应在30厘米以上,根系完整无损。这有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保障种子园初期生长状况良好。
栽植密度:建议每公顷栽植株数为1600至2000株。合理的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满足树木生长所需空间,促进健康发育。过密会导致光照不足,而过稀则浪费土地资源。
经营管理
施肥管理:每年秋季施基肥一次,春季追肥一次。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科学施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养分供给,从而增强树体抗逆能力。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树木健康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这是保护种子园免受病虫害侵害的有效策略。
种子采收与处理
采种时间:当球果由绿色转为黄褐色时即可开始采收。过早采摘会影响种子成熟度,过晚则可能造成脱落损失。准确把握采种时机对于获取高质量种子至关重要。
种子处理:采回后的种子需经过脱粒、清洗、晾晒等工序处理后入库保存。整个过程要严格控制水分含量,避免霉变现象发生。妥善保存的种子是未来造林工作的可靠保障。
以上内容是对《DB14/T 972-2014油松种子园经营管理技术规范》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剖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遵循这些规范不仅有利于提升油松种子园的整体管理水平,还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