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采用跳仓法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采用跳仓法施工的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Jumping Compartment Method of Super-long Mass Concrete Structu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200-2015《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技术规程》是一部针对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跳仓法的基本概念与适用范围
跳仓法是一种新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分块浇筑,减少因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的裂缝。该方法适用于厚度大于1米且长度超过40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规程明确指出,采用跳仓法可以有效降低传统施工中对伸缩缝、后浇带等构造措施的依赖,提高施工效率。
施工分区与浇筑顺序
根据规程要求,施工分区应遵循“先短边后长边”的原则,确保每一块区域能够独立完成浇筑。同时,相邻区块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7天,以保证新旧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强度差异,从而避免应力集中导致开裂。此外,每次浇筑的高度不得超过500毫米,并需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浇筑。
温控措施
为了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防止因内外温差过大而引发裂缝,规程强调了严格的温控措施。其中包括使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加矿物掺合料以及采取蓄水养护等手段来降低水化热峰值。同时,还规定了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应超过25℃,否则需要增加保温或降温设施。
质量检验与验收
规程对跳仓法施工后的质量检验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外观检查应无明显裂缝;其次,通过钻芯取样检测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值;最后,在必要时还需进行超声波检测以评估结构的整体性。所有这些步骤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并形成完整的记录备查。
以上便是对DB11/T 1200-2015《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先进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