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鹿茸中磷脂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试剂、仪器设备、测定步骤及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鹿茸中磷脂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Phospholipid Content in Deer Antler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288-2015《鹿茸中磷脂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是吉林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鹿茸中磷脂含量的测定。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在范围部分,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为鹿茸样品中磷脂含量的测定,适用于鹿茸干制品及加工品。这表明该方法主要针对干燥或加工后的鹿茸产品,而非新鲜鹿茸。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标准列出了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等重要文件。这些引用文件为本标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处理依据,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对磷脂进行了明确定义,即含有甘油醇骨架和脂肪酸酯键的一类化合物。这一定义明确了磷脂的基本化学结构特征,有助于理解后续实验操作的目的和意义。
在试剂和材料部分,标准要求使用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并且强调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此外,还特别指出乙醇需为无水乙醇,这是为了保证实验过程中溶剂的纯净度,避免杂质干扰实验结果。
仪器设备部分则详细列举了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离心机、水浴锅以及组织捣碎机等。其中,分光光度计是核心设备,其波长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而分析天平的精度至少要达到0.0001g,以确保称量的精确性。
在样品制备环节,标准要求将鹿茸样品粉碎并通过孔径为0.45mm筛网,然后取适量样品进行后续处理。此步骤旨在保证样品均匀一致,便于后续实验操作。
对于空白试验,标准明确指出应采用与试样相同的处理流程但不添加任何试样的溶液作为对照。通过空白试验可以消除试剂本身可能带来的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步骤中,首先将样品加入一定量的氯仿-甲醇混合液中,在水浴条件下振荡提取一段时间后静置分层,取下层有机相备用。接着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溶液并按照相同的方法制备待测溶液。最后利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值,并绘制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曲线上查得对应的磷脂含量。
结果计算部分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即磷脂含量等于待测溶液吸光度除以标准曲线斜率再乘以稀释倍数。这一公式直观地反映了磷脂含量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便于实际操作中的数据处理。
在精密度试验中,标准要求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试样连续测定两次,所得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0%。这一规定保证了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附录A提供了参考文献,其中包括相关研究论文和技术资料,为深入理解该标准提供了理论支持。附录B则详细描述了标准曲线的制作过程,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参数设置等内容,方便使用者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