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白绒山羊在妊娠期的放牧和补饲技术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白绒山羊的妊娠期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sture and Supplementary Feeding Management of Inner Mongolia White Cashmere Goats During Pregnancy - Part 1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内蒙古白绒山羊是一种重要的地方优良品种,其饲养管理的技术规范对于提升养殖效益和保护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DB15/T 851.1-2015《内蒙古白绒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第1部分:妊娠期放牧补饲技术规程》对妊娠期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妊娠期是白绒山羊繁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到母羊的身体状况、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后泌乳能力。标准中强调了以下几个要点:
1. 放牧时间的选择:在早春和晚秋季节,应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放牧时间。具体来说,在气温较低的清晨和傍晚放牧可以避免母羊受寒,而中午高温时段则让母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
2. 补饲饲料的质量控制:补饲饲料应当新鲜、无霉变,并且营养全面。饲料种类包括青干草、秸秆、精料补充料等。其中,精料补充料的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6%,并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要确保饮水清洁充足,防止因缺水导致的流产风险。
3. 群体规模与圈舍条件:妊娠母羊群体不宜过大,每群以100-150只为宜。圈舍需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温性能,并保持干燥卫生。定期清理粪便,消毒环境,预防疾病传播。
4. 健康监测与异常处理:饲养人员需每日观察母羊的精神状态、食欲变化及排泄情况。一旦发现有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或体温升高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隔离检查,必要时请兽医诊治。
5. 分娩前准备:临近分娩时,可适当增加优质牧草的比例,减少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喂食量,为顺利生产做好准备。同时,提前准备好产房,确保温暖舒适,便于母羊分娩。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能够有效提高内蒙古白绒山羊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水平,促进母羊健康,保障羔羊成活率,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