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三河牛放牧利用的技术要求,包括放牧计划制定、牧场管理、牛群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地区三河牛的放牧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sture Utilization of Sanhe Cattle on Hulunbuir Meadow Stepp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类型之一,而三河牛作为适应这一生态系统的优良品种,在当地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DB15/T 853-2015《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三河牛放牧利用技术规程》为科学合理地开展三河牛的放牧管理提供了依据。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指出放牧季节的选择应根据气候条件和牧草生长状况来确定。春季放牧一般在牧草返青后开始,此时气温回升,牧草开始生长,但需注意避免过早放牧导致牧草受损。夏季是三河牛的主要放牧期,此时牧草茂盛,营养丰富,适宜牛群生长发育。秋季则要逐步减少放牧时间,为冬季储备足够的体力。冬季放牧应选择背风向阳的草地,以减少寒冷对牛群的影响。
其次,关于放牧密度的规定也非常重要。标准建议每公顷草地承载的牛头数不得超过10头,这有助于保持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应定期轮换放牧区域,让已放牧过的草地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植被,从而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再者,标准强调了放牧管理的技术要点。在放牧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牛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问题。此外,还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结构,确保牛群获得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在冬季,需要补充适量的精料和干草,防止因缺乏营养而导致的生产性能下降。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放牧活动中,应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对草原环境的破坏,比如控制车辆进入、禁止乱砍滥伐等行为。同时,鼓励采用生态友好的放牧方式,如使用可降解的围栏材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等,以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以上是对DB15/T 853-2015中一些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更好地实现三河牛与草甸草原的和谐共处,推动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