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业标准化基地的等级划分原则、评定指标体系及评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农业标准化基地的等级评定与管理。
Title:Division and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Bases - DB11T 1188-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188-2015《农业标准化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是北京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提升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标准的范围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农业标准化基地的等级划分与评定工作。这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确保了评定工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部分,对“农业标准化基地”、“等级划分”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农业标准化基地”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全程标准化管理,并达到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农业生产区域。这一定义明确了基地的性质、功能以及它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再者,在等级划分部分,标准提出了农业标准化基地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每个级别的评定标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技术水平、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例如,一级基地要求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而三级基地则相对基础,但同样需要符合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评定程序的重要性,包括申请、审核、现场考察、综合评估等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评定过程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结果的真实可靠。同时,评定结果的有效期通常设定为三年,在此期间内,基地需定期接受监督检查以维持其资格。
最后,标准鼓励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来促进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发展。对于被评为高等级的基地,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以此激发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到标准化建设中来,共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标准化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不仅为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基地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具体指南,也为全国范围内类似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