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枣疯病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及监测与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枣树枣疯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Jujube Witch's Broom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186-2015《枣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有效控制枣疯病这一严重危害枣树生长的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病害识别与诊断
规程明确指出,枣疯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植株矮化、叶片黄化卷曲、花器发育异常等。特别是“扫帚状”枝条是该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疑似病例,应采集样本送至专业机构检测,通过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病原体的存在。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制定合理防治方案的前提。
防治原则
规程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提倡通过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以及采用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发病初期就要采取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扩散。
栽培管理措施
规程建议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枣树,并保持合理的行间距以利于通风透光。同时要求定期修剪病弱枝条,清除落叶杂草,减少越冬病原基数。在施肥方面,应注重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抗病品种的选择与培育
规程推荐种植经过审定的抗病优良品种,如‘金丝小枣’等。这些品种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而且产量稳定、品质优良。此外,还鼓励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不断丰富枣树资源库。
生物防治技术
规程提出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对传毒媒介进行控制。例如,释放蚜虫天敌瓢虫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几率;喷施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剂也有助于增强植物自身免疫力。这些绿色防控措施既环保又高效。
化学防治方法
当病害较为严重时,规程允许适当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推荐使用的农药包括吡虫啉、啶虫脒等内吸性杀虫剂,以及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广谱杀菌剂。但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防止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问题。
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掌握枣疯病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规程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各级农业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户科学应对。
总之,《枣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各项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枣疯病带来的损失,保障枣产业健康发展。